秋天,在古詩詞的世界里,是一幅色彩斑斕、情感深沉的畫卷。它既有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的清新寧靜,又有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的壯美遼闊。自古以來,無數詩人在詩詞中表達了對秋天的感悟和情感。
在古詩詞里感悟秋天,我們能領略到詩人豐富細膩的情感,感受到秋天的多樣韻味,體會到人生的悲歡離合與自然的輪回更替。在詩詞里感悟秋天,十首有關感秋的詩詞,與古人一同領略秋天的魅力!
![]()
感秋
唐-姚倫

試向疏林望,方知節候殊。
亂聲千葉下,寒影一巢孤。
不蔽秋天雁,驚飛夜月烏。
霜風與春日,幾度遣榮枯。
“試向疏林望,方知節候殊。” 首句寫詩人試著向疏林眺望,才發覺時節已經不同了。通過這個動作引出對秋天的感知,強調了秋天帶來的變化是在不經意間被察覺的。
“亂聲千葉下,寒影一巢孤。” 此句描繪了秋天的典型景象。樹葉紛紛飄落,發出雜亂的聲響,一個鳥巢在寒冷的氛圍中顯得格外孤獨。“亂聲” 表現了秋葉飄落的動態,“寒影” 則突出了秋天的清冷,“一巢孤” 更是增添了一種孤寂之感。
“不蔽秋天雁,驚飛夜月烏。” 秋天的天空開闊,不再能遮蔽大雁的飛行,夜晚的月亮下,烏鴉被驚飛。這里進一步展現了秋天的空曠和寂靜,大雁和烏鴉的動態也為畫面增添了生氣。
“霜風與春日,幾度遣榮枯。” 最后兩句詩人感慨霜風如同春日一般,幾次帶來了自然的榮枯變化。將霜風與春日對比,表達了對時光流轉、自然循環的思考,也流露出一種對生命無常的感慨。
整首詩通過對秋天景色的描寫和對自然變化的感悟,表達了詩人在秋天的獨特感受,既有對秋景的細膩觀察,又有對人生的深沉思考。
![]()
途中感秋
唐-白居易

節物行搖落,年顏坐變衰。
樹初黃葉日,人欲白頭時。
鄉國程程遠,親朋處處辭。
唯殘病與老,一步不相離。
“節物行搖落,年顏坐變衰。” 首聯開篇即點明主題,秋天萬物凋零,讓人感受到時節的變化,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人的容顏也在不知不覺中漸漸衰老。一個 “行” 字和一個 “坐” 字,生動地表現出自然變化的不可阻擋和人生衰老的無奈。
“樹初黃葉日,人欲白頭時。” 頷聯將秋天樹木開始變黃的景象與人即將白頭相對照,更加深刻地體現出時光的無情。樹葉變黃是秋天的標志,而人到白頭則意味著生命進入了暮年,這種自然與人的類比,讓人感慨萬千。
“鄉國程程遠,親朋處處辭。” 頸聯寫詩人在旅途中,離家鄉越來越遠,與親朋好友也不斷分別。“程程遠” 突出了路途的遙遠和孤獨,“處處辭” 則表現出離別的頻繁和無奈。這兩句進一步加深了詩人在秋天的感傷之情。
“唯殘病與老,一步不相離。” 尾聯以一種悲涼的語氣總結全詩,詩人感到自己只剩下疾病和衰老相伴,無論走到哪里都無法擺脫。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的無奈和對未來的擔憂,使整首詩的情感更加深沉。
整首詩通過對秋天景色和自身處境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在旅途中的感慨和憂傷,表現了對時光流逝、人生衰老、離鄉別親的無奈和惆悵。
![]()
感秋
唐-杜荀鶴
年年名路謾辛勤,襟袖空多馬上塵。
畫戟門前難作客,釣魚船上易安身。
冷煙粘柳蟬聲老,寒渚澄星雁叫新。
自是儂家無住處,不關天地窄于人。
“年年名路謾辛勤,襟袖空多馬上塵。” 首聯詩人感慨自己年年在求取功名的道路上辛勤奔波,卻一無所獲,只留下襟袖上滿滿的馬上揚起的塵土。既表現出詩人對追求功名的疲憊與無奈,也描繪出一種奔波勞碌的生活狀態。
“畫戟門前難作客,釣魚船上易安身。” 頷聯中,“畫戟門前” 代表著權貴豪門之地,詩人覺得在那里難以成為座上客,而 “釣魚船上” 卻能輕易找到安身之所。通過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的疏離和對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時也暗示了官場的勢利和自己的不得志。
“冷煙粘柳蟬聲老,寒渚澄星雁叫新。” 頸聯描寫秋天的景色,冷煙籠罩著柳樹,蟬聲已顯蒼老,寒冷的水渚上,星星倒映在水中,新的雁叫聲傳來。這兩句通過對秋景的細膩刻畫,營造出一種清冷、孤寂的氛圍,進一步烘托了詩人內心的凄涼之感。
“自是儂家無住處,不關天地窄于人。” 尾聯詩人感慨自己沒有固定的住處,但又強調這并不是天地狹窄容不下自己,而是自己的命運如此。既有一種自我解嘲的意味,又流露出對生活的無奈和對未來的迷茫。
整首詩以感秋為主題,通過對自己人生境遇的描寫和秋景的渲染,表達了詩人在追求功名過程中的挫折感、對官場的失望以及對自在生活的渴望,情感深沉而復雜。
![]()
感秋書事
五代-李中

宦途憔悴雪生頭,家計相牽未得休。
紅寥白蘋消息斷,舊溪煙月負漁舟。
“宦途憔悴雪生頭,家計相牽未得休。” 首句描繪了詩人在仕途上的疲憊與憔悴,頭發已如白雪般生出,形象地表現出歲月的流逝和仕途的艱難給詩人帶來的壓力。同時,“家計相牽” 表明詩人不僅要面對仕途的困擾,還被家庭的生計所牽掛,不得停歇,進一步凸顯了詩人的無奈。
“紅寥白蘋消息斷,舊溪煙月負漁舟。” 次句中,“紅寥白蘋” 代表著自然美好的景象,而 “消息斷” 則暗示了詩人與這種美好景象的隔絕。“舊溪煙月負漁舟”,回憶中的舊溪、煙月和漁舟,本應是寧靜美好的象征,但如今卻似乎辜負了詩人,表達了詩人對過去自在生活的懷念和對現實的不滿。
整首詩通過描寫詩人在仕途上的困境和對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抒發了詩人在秋天這個特定季節里的感慨和惆悵。詩中既有對現實的無奈,又有對過去的懷念,情感細膩而深沉。
![]()
漁舍感秋
宋-姜特立

小筑瞰清流,人閑境更幽。
蒹葭寒帶水,蟋蟀靜吟秋。
“小筑瞰清流,人閑境更幽。” 首句描繪了一座小小的屋舍俯瞰著清澈的流水,給人一種寧靜致遠的感覺。“人閑” 表明詩人處于一種悠閑的狀態,正因如此,周圍的環境顯得更加幽靜。此句營造出一種寧靜、閑適的氛圍,為全詩定下了基調。
“蒹葭寒帶水,蟋蟀靜吟秋。” 次句中,“蒹葭寒帶水” 描繪了秋天的蘆葦帶著寒意,生長在水邊的景象,展現出秋天的清冷。“蟋蟀靜吟秋”,蟋蟀在寂靜中吟唱著秋天,以動襯靜,更加突出了秋天的寧靜。這兩句通過對秋天典型景物的描寫,進一步強化了秋天的氛圍,也表達了詩人對秋天自然景色的欣賞和感悟。
整首詩以漁舍為背景,通過對清流、蒹葭、蟋蟀等景物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在秋天的寧靜與閑適,以及對自然之美的感悟。詩中意境清幽,語言簡潔,給人以美的享受。
![]()
感秋三絕
宋-張耒

秋思鄉愁兩苦辛,每臨西北望秋云。
此生更老情終在,誰為寄聲千里人。
“秋思鄉愁兩苦辛,每臨西北望秋云。” 首句直接點明主題,將秋思與鄉愁緊密相連,二者都帶給人痛苦與艱辛。秋天本就容易引發人的愁緒,再加上對故鄉的思念,這種情感更加深沉而復雜。“每臨西北望秋云”,詩人常常面向西北眺望秋天的云彩,這里的動作描寫表現出詩人對故鄉方向的凝視,流露出強烈的思鄉之情。
“此生更老情終在,誰為寄聲千里人。” 后兩句中,詩人感慨自己即便年歲漸長、更加衰老,這份情思始終存在。而 “誰為寄聲千里人” 則表達了一種無奈和期盼,不知道誰能為自己向千里之外的故鄉之人傳遞消息。這兩句進一步深化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同時也透露出一種孤獨與無助。
整首詩圍繞秋思和鄉愁展開,通過細膩的情感表達和生動的動作描寫,深刻地展現了詩人在秋天里的思鄉之苦和對故鄉的眷戀之情。
![]()
感秋
宋-汪莘

年年不是要悲秋,秋氣愁人不自由。
誰見江南魂斷處,瀟湘帝子在眉頭。
“年年不是要悲秋,秋氣愁人不自由。” 首句詩人表明自己并非刻意要在每年秋天悲傷,然而秋氣卻自然而然地讓人憂愁,使人不能自主。這里既體現出詩人對秋的復雜情感,一方面不想陷入悲秋的情緒,另一方面又難以抵擋秋氣帶來的愁緒。
“誰見江南魂斷處,瀟湘帝子在眉頭。” 次句中,詩人以 “誰見江南魂斷處” 發問,引發讀者的思考和想象。接著給出答案 “瀟湘帝子在眉頭”,暗示江南的某個地方有著令人斷魂的景致,而這一景致如同瀟湘帝子一般縈繞在詩人的心頭,使詩人愁緒更濃。這里可能是詩人回憶起江南的某些過往,或者是對江南某個特定地方的思念,進一步加深了秋天帶來的惆悵之感。
整首詩通過詩人對秋的感受以及對江南的回憶或思念,表達了一種在秋天里無法擺脫的愁緒,情感細膩且富有詩意。
![]()
途中感秋
明-李堅

一夜金風報早秋,疏欞點點氣蕭颼。
俄驚江上煙波冷,便覺郊原草木愁。
萬里歸途猶作客,半生蹤跡等虛舟。
不堪腸斷思鄉處,滿地蘆花明月洲。
“一夜金風報早秋,疏欞點點氣蕭颼。” 首句描繪了一夜秋風傳來早秋的消息,透過稀疏的窗欞,能感受到陣陣蕭瑟涼意。“金風” 點明了秋天的到來,“疏欞點點” 營造出一種清冷的氛圍,為全詩定下了秋意蕭瑟的基調。
“俄驚江上煙波冷,便覺郊原草木愁。” 接著詩人看到江上煙波彌漫,頓感寒冷,再望向郊原,草木也似乎帶著愁意。這里通過對江上和郊原景色的描寫,進一步強化了秋天的凄涼之感,同時也反映出詩人內心的憂愁。
“萬里歸途猶作客,半生蹤跡等虛舟。” 頸聯中,詩人感慨自己在萬里歸途中仍如同做客一般漂泊無定,半生的蹤跡就如同虛舟一樣飄忽不定。此句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漂泊感和不確定性的無奈,加深了詩歌的情感深度。
“不堪腸斷思鄉處,滿地蘆花明月洲。” 尾聯詩人到達了令人斷腸的思鄉之處,滿地的蘆花在明月映照下的洲渚上搖曳。這里以蘆花和明月洲的景象烘托出詩人強烈的思鄉之情,使整首詩的情感在結尾處達到高潮。
整首詩通過對秋景的描寫和對自身境遇的感慨,抒發了詩人在途中的秋愁和思鄉之情,意境凄涼,情感真摯動人。
![]()
歷下感秋
清-李憲噩

朝昏變氣候,秋思轉茫茫。
旅病覺寒早,獨眠知夜長。
湖風晴似雨,山月曉如霜。
那更聞新雁,樓頭去數行。
“朝昏變氣候,秋思轉茫茫。” 首句寫早晚氣候的變化,暗示秋天的到來。“秋思轉茫茫”,直接點明在這種氣候變化中,詩人的秋思變得更加茫茫無際,奠定了全詩憂傷、迷茫的情感基調。
“旅病覺寒早,獨眠知夜長。” 詩人在旅途中生病,更加敏銳地感覺到秋天的寒意來得很早。獨自睡眠時,更能體會到夜晚的漫長。這兩句從身體感受和心理感受兩個方面,進一步強化了秋天給詩人帶來的孤獨、凄涼之感。
“湖風晴似雨,山月曉如霜。” 此句描寫了歷下的景色。湖風在晴天里卻似雨般清冷,山中的月亮在拂曉時分如霜般潔白。通過對湖風與山月的細膩描寫,營造出一種清冷、孤寂的氛圍,使秋天的意境更加深刻。
“那更聞新雁,樓頭去數行。” 最后,詩人聽到新雁的叫聲,看著它們在樓頭飛過,一行又一行。新雁往往象征著離別和思念,這一景象更加觸動了詩人的思鄉之情,使全詩的情感在結尾處得到升華。
整首詩通過對秋天氣候、景色和自身感受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在歷下的秋思,表達了孤獨、思鄉、憂傷等復雜的情感,意境優美,情感真摯。
感秋 其一
清-李雯

遂有矜秋意,空庭落小涼。
晚花濃刺日,病葉墮先霜。
爽動宜雕鶚,驕騰問犬羊。
郊原最愁寂,瀝酒對蒼茫。
“遂有矜秋意,空庭落小涼。” 首句中 “矜秋意” 表達出一種對秋天的獨特感受,帶著一種自傲或矜持的情緒來看待秋天。“空庭落小涼” 描繪了空曠的庭院中落下微微的涼意,點明了秋天的到來,營造出一種清冷的氛圍。
“晚花濃刺日,病葉墮先霜。” 這兩句描寫了秋天的景物。晚開的花朵在陽光下顯得格外鮮艷,甚至有 “濃刺日” 之感,然而病葉卻早早地在霜的作用下墜落。通過晚花與病葉的對比,既展現了秋天的生機與衰敗并存,也暗示了生命的無常。
“爽動宜雕鶚,驕騰問犬羊。” 此句中 “爽動宜雕鶚” 描繪了秋天的清爽之氣適宜雕鶚等猛禽翱翔,表現出秋天的豪邁與壯闊。“驕騰問犬羊” 則以反問的語氣,似乎在質疑犬羊在秋天的表現,可能暗示著在這個季節里,不同的生物有著不同的狀態和命運。
“郊原最愁寂,瀝酒對蒼茫。” 最后詩人感慨郊原在秋天最為愁寂,他灑酒面對蒼茫的大地。這里既表達了詩人對秋天郊原的寂寞之感,又通過瀝酒的動作展現出他內心的惆悵和對人生的思考。
整首詩通過對秋天的各種景象和感受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復雜的情感,既有對秋天的獨特感悟,又有對生命和自然的思考,意境深遠,情感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