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5-2024 幫眾人 版權所有 京ICP備2015123571號
近日,全國多地持續高溫,部分地區氣溫突破40℃,酷暑難耐。然而,在這樣的極端天氣下,山東煙臺南山學院東海校區的學生們卻面臨著宿舍沒有空調,甚至有學生因中暑被救護車拉走的情況。
據該校學生反映,宿舍內僅有一個懸掛式小風扇,風力微弱,吹出的風都是熱的。學生們不得不頻繁沖涼降溫,但效果有限,"沖完不到20分鐘又渾身是汗"。由于夜間溫度仍然居高不下,許多學生輾轉難眠,"凌晨2點才睡著,6點就被熱醒"。由于宿舍悶熱難耐,不少學生選擇去校內超市"蹭空調",但宿舍晚上要關門,他們只能待到晚上9點多,之后仍要回到"蒸籠"般的環境中煎熬。
對此,校方工作人員僅表示"校領導正在商量解決辦法",同時在輿論關注下,學校發布通報稱已安排專項資金,啟動空調安裝工程,并承諾加強防暑降溫工作。
雖然校方最終采取了行動,但這一回應仍顯被動。高溫天氣并非突發事件,每年夏季都會出現,為何學校直到學生中暑、輿論發酵后才"緊急"啟動空調安裝?如果早有規劃,為何不能提前在暑期前完成改造,而非要等到學生受苦后才行動?
近年來,高校宿舍無空調導致學生中暑的事件屢見報端,幾乎每年夏天都會上演類似的"高溫抗議"。學生們的訴求其實很簡單——一個能夠正常休息的環境。然而,許多高校的后勤管理卻總是滯后,非要等到問題嚴重、輿論關注后才"緊急整改"。 安裝空調并非技術難題,關鍵在于學校是否真正把學生的基本生活需求放在心上。如果連最基本的防暑降溫都做不到,又如何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身心健康?
希望煙臺南山學院能盡快落實空調安裝,同時也呼吁其他尚未改善宿舍條件的高校引以為戒,別讓學生的健康和學業為管理滯后買單。畢竟,教育的溫度,不僅體現在課堂,更應體現在對學生日常生活的關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