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很快會進一步縮小,甚至能夠反超。”

近日,吉利汽車發布2025年上半年業績:140.9萬輛,同比增長47%,增速超越市場平均水平,市占率首次突破10%,距離第一名14.77%僅差4個百分點,而去年這一差距是8個百分點。(PS,今年上半年,國內汽車銷量最高的車企是比亞迪。)
在這份積極的業績加持下,吉利將原定全年銷量目標上調約11%,由271萬輛增至300萬輛。根據最新銷量目標,吉利汽車年度銷量目標達成率已達47%。
押注
一次漂亮的“逆襲”。
支撐吉利上調銷量目標的,在于新能源陣營迎來的強勁突破。
數據,來得最為直觀:今年上半年,包含吉利銀河、領克、極氪在內的新能源累計銷量達到72.51萬輛,同比增長126%,遠超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整體增速40.3%;更重要的是,其新能源滲透率達到了51.5%,意味著每賣出兩臺車,就有一臺是新能源。
上半年中國新能源車銷量排名中,吉利位居第二,僅低于比亞迪(211.3萬輛)。

拆解銷量結構,吉利銀河成為了銷量與占比齊升的第一功臣:這個誕生不到2年半的品牌,在今年7 月下旬,就達成了累計銷量120萬臺的成績,成長速度驚人,更是處處“貼著”比亞迪打,從A0級到B+級車型逐一出擊。
高端豪華市場,極氪與銷量也有所突破。極氪上半年銷量9.07萬輛,44個月達成50萬臺銷量,創全球豪華純電最快紀錄。領克上半年銷量15.4萬輛,其中,實現35萬價位段突圍。

“做好一個爆款,對一個整車廠來講是能做得到的。但要打造第二款、第三款持續的爆款,技術體系、質量體系和背后的渠道管理體系這幾個要素對成功打造爆款是非常重要的。”
吉利汽車深知,未來的競爭,不再是單一車型的競爭,而是架構、技術、制造、全球化能力的綜合比拼。據扉旅汽車獲悉,下半年,吉利汽車規劃了極氪9X、領克 10 EM-P、吉利銀河A7 、吉利銀河星耀6和吉利銀河M9共5款全新智能電混產品。其中,吉利銀河A7首次搭載千里浩瀚H3方案。千里浩瀚智能安全輔助駕駛H9方案、雷神醇氫EF技術、新一代FlymeAuto智能座艙系統等多項創新科技落地應用。

新能源狂飆突進,“一個吉利”也初見成效。
當其他企業還在為品牌間的內耗、渠道的互搏、研發的重復建設而頭疼時,吉利汽車已經率先完成了內部的自我進化,構建了一個更高效、更聚焦、更具抗風險能力的作戰體系。
2024年9月,吉利汽車發布《臺州宣言》,宣布進入戰略轉型全新階段,隨后旗下銀河、極氪、領克等進入調整期;同年10月,幾何品牌正式并入銀河,成為銀河的智能精品小車系列。今年2月,極氪完成領克收購及注資事項,擁有極氪、領克雙品牌的極氪科技集團也正式成立;3月,翼真品牌正式并入銀河,成為吉利銀河高端電動MPV系列,同時吉利銀河正式升級為吉利銀河品牌。
如今,隨著品牌整合的相繼完成,“一個吉利”的降本效應逐漸顯現。財報中披露的數字,也印證了這種變化:銷售費用率降至5.6%,研發費用占比也從5.1%下降到4.9%。
補短板
不過,高光之下,亦有短板。
雖然銷量猛漲,吉利的毛利率卻在下滑。

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單車平均銷售收入下滑1.4萬元至 9.6萬元,公司毛利率微降 0.3個百分點至 16.4%。下滑的主要原因,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定位大眾化市場的銀河品牌成為絕對的增長引擎,其相對親民的定價,也拉低了整體的平均售價和毛利率。另一面,吉利汽車在豪華高端市場的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上半年極氪銷量僅同比增長3%,增速與去年同期的106%相比,出現了斷崖式下滑。高端車型增長乏力,也使得提升整體毛利水平變得更加困難。

同時,在品牌建設上,也存在較大不足。吉利坦言,過去因產品迭代、價格調整會出現讓老車主感受到的“背刺”的爭議,用戶忠誠度也從2023年的85%降至70%。而這背后也反映出,其在快速迭代過程中,用戶溝通機制的缺失。
不過,有過深刻經驗教訓的吉利,如今已啟動了系統性整改,聽勸,并將主動權交還用戶。如8月初,極氪品牌就公布了下半年的改款計劃,同時還推出了在售車型限時權益政策,明確未來6個月內無重大升級。“這個公告發出以后,新老用戶的好評率達到了96%。”

此外,全球化市場表現,仍然是吉利的短板。
在車企出海的浪潮下,吉利今年上半年出口量僅有18.4萬,同比下滑了8%。距離吉利提出的42.3萬的全年銷量目標也相距甚遠。其中,燃油車仍然是出口的主力,約占78%。
而作為對比,比亞迪今年上半年總共出口了47.2萬輛車,全部為新能源車。在國內市場萎縮的情況下,出口支撐起了比亞迪二季度的增長。
對于出口銷量的下降,吉利在財報中的解釋是:新能源出口還處于開拓階段,未能夠對沖燃油車出口疲軟。下半年,吉利計劃推出多款出海車型,尤其是新能源車型,去提振銷量。“吉利將出海作為下半年集團發展重心,預期環比將增長30%以上。”

事實上,遠未到高枕無憂的境地。
盡管,吉利清醒地意識到了自己的短板,并且已經制定了相應的策略來應對。但用戶信任的重塑,需要時間和持續一致的行動;海外市場的開拓也絕非易事,面臨地緣政治、市場競爭和文化差異等多重考驗;
更為重要的是,即便現在排名第二,但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尤其是在智能化和電動化領域,技術迭代速度飛快,面對身后競爭對手的虎視眈眈,吉利不僅要快速備好“彈藥”反超,更要守好自己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