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長安馬自達攜全球戰略車型EZ-60登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第一發布”IP,成為首個在央視總部演播廳舉辦專屬發布會的汽車品牌。在自主品牌占據新能源市場絕對聲量的當下,央視將定義“中國智造全球好車”趨勢的解釋權交給了一家合資車企,這一反常規的動作折射出行業評價體系的某種回歸:從單純的流量導向轉向更底層的品質與標準導向。
央視與長安馬自達的這次聯手,本質上是一次基于“全球化高標準”的價值對齊,它標志著中國汽車產業的競爭維度,正從早期的“性價比突圍”邁向“標準定義權”爭奪的新階段。

資格證:央視的選擇,始于極限驗證
央視的鏡頭具有極高的準入門檻,長安馬自達EZ-60能夠站上這一國家級公信力平臺,核心在于其不僅通過了制造端的嚴苛審視,更在極限實戰中拿到了一張含金量極高的入場券。
在正式發布前,央視財經《超級工廠》欄目深入長安馬自達南京工廠,對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大工藝進行了全景式掃描。鏡頭下,800臺機器人組成的焊裝車間實現了100%的自動化焊接,確保了車身結構精度的一致性;總裝車間里,上千顆關鍵螺栓的扭矩被100%監控并可追溯。這種對制造母體的溯源,將EZ-60的全球化品質從抽象概念具象為可感知的工業細節。
含金量的頂點,則確立于極限環境的實戰數據中。EZ-60在央視全程鑒證下,于“丙察察”原始路況完成了行業首次“撞滾浸”三重連環挑戰。“丙察察”這條被稱為“最難進藏路”的路線,綜合了高海拔、溫差劇變、非鋪裝路面、連續顛簸和頻繁涉水等極端工況,是對車輛結構強度、三電系統防護和整車耐久性的終極模擬考。

撞: 110km/h相對速度偏置對撞,考驗的是車身結構的吸能與傳力路徑設計。EZ-60乘員艙結構完整,A柱無明顯變形,車門正常開啟,證明其7橫5縱的籠式鎧甲車身在碰撞發生時,能有效將沖擊力分散,為乘員守住生存空間。
滾: 35米懸崖翻滾,模擬的是現實中更復雜、更致命的側翻和翻滾事故。EZ-60電池包在歷經多次劇烈撞擊后無泄漏也無熱失控,驗證了其8級層層遞進的防護架構(從電芯、模組到整包及車身)的可靠性。
浸: 0.5米水深浸泡30分鐘,遠超城市內澇的常見水深。電池系統無短路,這得益于其IP67級的防水防塵標準和高壓電系統的嚴密隔離。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專家秦麗蓬指出,針對長尾場景的極限測試的驗證價值遠超常規實驗室標準。這種以“自虐”證“安全”的方式,構成了EZ-60獲得央視背書的硬核邏輯。
此外,雙方在戰略層面的高度咬合也是關鍵考量。長安馬自達南京工廠已確立為全球新能源整車出口基地,EZ-60作為全球戰略車型,其出海路徑與央視“講好中國智造全球化故事”的傳播訴求高度一致,央視所看重的是由寧德時代、中創新航、寶鋼、科大訊飛等組成的中國頭部供應鏈天團,這不僅是一款車的發布,更是中國新能源全產業鏈競爭力的一次集中展示。

價值錨:以EZ-60為樣本,重塑全球好車標準
獲得央視背書后,EZ-60所定義的“全球好車”的核心邏輯在于打破“地域雙標”,在安全、操控和品質三大維度上建立全球統一的高標準。
針對部分出海車型存在的“內外有別”現象,比如國內版與出口歐洲的版本在高強度鋼材使用比例或氣囊配置上存在差異,EZ-60從研發源頭即確立了“中歐雙五星”的統一目標。這意味著,EZ-60不能采用“擇優通過”的投機策略,而是必須以兩套標準中“更嚴苛”的那一個作為自己的最低要求。
長安馬自達與寶鋼聯合開發的1470MPa冷沖壓鋼被應用于車身關鍵的結構件上,什么概念?這種鋼材在保證極高強度的同時擁有更好的成型性和尺寸精度,解決了傳統超高強度鋼必須依賴熱成型工藝的“卡脖子”問題。寶鋼股份汽車板銷售部技術服務室總監梅杰表示,這標志著“實驗室的夢想已經照進中國消費者的現實”。
該技術不僅讓EZ-60斬獲2025“中國十佳車身”及“最佳材料”雙獎,更因其相比熱成型能降低58%的碳排放,體現了綠色制造的產業引領價值。

在堅固的材料之上,7橫5縱的籠式鎧甲車身結構將乘員艙包裹其中,高強鋼占比高達86.5%。全系標配9個安全氣囊,特別是包含了通常在更高級別車型上才出現的、用于防止前排乘客在側碰中二次碰撞的遠端安全氣囊。長安馬自達執行副總經理吳旭曦那句“除了發型,哪都能保護到”,正是對這種全方位、無差別安全承諾的形象注腳。
在電動化時代,零百加速數據變得廉價,但高級的駕駛質感依然是稀缺品。馬自達并未放棄“人馬一體”的品牌靈魂,EZ-60的操控標定由馬自達日本廣島、德國法蘭克福、中國南京以及長安母公司的工程師團隊共同完成,這種全球協作確保了車輛既能適應中國復雜的城市路況(如頻繁的啟停、減速帶),也能滿足德國不限速高速的操控需求(如高速變道時的車身姿態控制)。
EZ-60在全球9國路況下進行了超900萬公里的驗證,測試里程數是行業平均水平的數倍。這種投入,目的并非為了刷出漂亮的極限數據,而是為了確保“行-轉-停”的每一個動態環節都能給駕駛者帶來線性的、可預期的、充滿信心的反饋。此外,EZ-60還首次搭載了連續可變阻尼懸掛(CDC),能夠毫秒級調整減震器阻尼,在通過減速帶時變軟以過濾顛簸,在高速變道時變硬以抑制側傾,有效解決了傳統懸掛“軟”與“硬”的矛盾。
依托馬自達海外最佳工廠的制造體系,EZ-60實現了“中國智造即全球品質”:南京工廠可以實現左舵/右舵、電動/燃油8款車型的共線生產,這在全球范圍內都屬于領先水平,為其全球化戰略提供了制造基礎;焊裝車間800臺機器人全自動作業,確保了車身結構精度;總裝車間關鍵扭矩100%監控,并建立“一車一碼一件”的溯源系統,確保了出口版本與內銷版本在品質上的一致性;車身懸架經受了180萬次臺架測試(等效真實路況25萬公里),制動踏板耐久性達國標4倍。
這種對長期可靠性的極致追求,正是馬自達品牌口碑的基石。

風向標:從“量勝”到“質勝”的出海新范式
審視長安馬自達EZ-60與央視的這次合作,其行業意義早已超越了單一車型,它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出海樹立了一個清晰的價值路標。
中國汽車出海正處于從“規模擴張”向“價值提升”轉型的關鍵期,早期的“性價比”優勢已不足以支撐長遠發展,未來的競爭核心在于品質與標準。在歐洲等成熟市場,消費者對產品的安全、環保、數據隱私、長期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極為嚴苛,任何在標準上的“投機取巧”,都可能導致品牌形象的崩塌。
EZ-60提供了極具說服力的范本:依托中國強大的供應鏈集群和世界級的制造能力,打造符合全球最嚴苛標準的全球車,這不再是合資品牌的獨角戲,而是中國新能源產業鏈的集體突圍。
當EZ-60出口海外時,跟隨它一起出海的還包括由中國頭部供應鏈集群共同托舉的“技術集合體”,寧德時代/中創新航的電池、寶鋼的特種鋼材、科大訊飛/火山引擎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這標志著中國汽車產業正在從過去單一的產品輸出向“技術+標準+供應鏈”的體系化輸出邁進。

長安馬自達扮演的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全球資源整合者和標準定義者角色,它利用馬自達百年的造車經驗和全球化的研發體系,將中國頭部供應鏈資源進行整合、調校、驗證,最終打造出一款符合全球統一標準的“全球車”。這為合資模式在新能源時代探索出了全新的發展路徑,即不再是簡單的“市場換技術”,而是“中國優勢+全球標準”的強強聯合。
長安馬自達攜手央視,向世界釋放了一個明確信號:中國智造的新時代,將以全球統一標準和供應鏈全球化協同為核心特征。中國汽車工業不再滿足于僅僅做一個參與者,而是有能力、有實力、有底氣成為全球標準的共建者。
這也印證了央視“品牌強國工程”的賦能邏輯——通過國家級平臺的權威背書,篩選并助力那些真正具備全球競爭實力的產品,加速中國汽車產業完成從“制造大國”向“品牌強國”的跨越。
江湖車評:
在電動化浪潮中,馬自達選擇了一條看似“慢”實則“穩”的道路,它堅守的是對“全球好車”標準的執念。當一款中國智造的汽車能夠自信地站上國家最高媒體平臺,并以全球統一標準定義品質時,這本身就已經是中國汽車工業走向成熟自信的最佳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