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品牌交出一份份令人驚喜的2024年成績單時,特斯拉的2024年答卷卻充滿著復雜和焦慮。
近日,特斯拉公布了2024全年的銷量成績。2024年全年特斯拉總交付178.92萬輛,相較全年的交付量同比微降1.07%,這是特斯拉十年來全年交付量的首次下滑。同時,特斯拉的市場份額也被擠壓降至5.4%,較2023年下滑了2.4%。

即使在電動車接受度最高的中國市場,特斯拉雖然繼續創下交付新高,實現了8.8%的同比增長,但在比亞迪、吉利新能源、理想和鴻蒙智行等本土品牌動輒百分之幾十的增長面前,特斯拉的增速仍然有些力不從心。
受銷量下滑的影響,特斯拉公布成績的當天市值就蒸發了78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752億元)。在馬斯克醉心在輔佐美麗國大統領、研究用SPACE X探索太空、開發人形機器人時,特斯拉在電動化這條道路上的前行阻力已經變得越來越大。

中國市場成了特斯拉的“遮羞布”
2024年特斯拉在中國的汽車銷量達到了65.7萬輛,較2023年的60.37萬輛增長了8.8%,創造了歷史新高。這65.7萬輛占其全球總銷量178.92萬輛的37%。
而截至目前,特斯拉在全球的幾大超級工廠,只有位于中國上海的超級工廠實現了規劃產能,產能規劃是100萬輛,2024年的實際交付達到91.6萬輛,占據特斯拉總產能的40%,超過了總交付量的50%。

也就是說,無論是產能支持還是消費支持,如果沒有中國市場,特斯拉的2024年可能會遭遇更大的下跌。
即便如此,特斯拉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也是一降再降。2021年,特斯拉在中國純電車型的市場份額達到歷史最高的16.6%,隨后便一路下滑。2023年該市場占有率下滑8.2%至7.8%,到了2024 年11月已降至 7.4%。
一直以來,特斯拉只有Model Y和Model 3兩款車型走量。而這兩款車型也成為了眾矢之的。2024年,國產品牌們甚至掀起了一輪“圍攻”特斯拉的浪潮,多款新車型無論從產品力還是價格上幾乎都是以特斯拉為假想敵。光是2024年下半年,像極氪7X、樂道L60、阿維塔07等都把Model Y作為自己的主要競爭對手。

面對眾多強敵掀起的價格戰,在沒有新的走量車型加持下,特斯拉還能夠取得中國市場8.8%的市場增長,幾乎可以說完全是靠推出“5年0息”的金融政策來推動實現的。5年0息實際上等同于優惠了數萬元,并且是以用戶消費前置為代價。這無異于是飲鴆止渴。
一個細節就是,特斯拉的凈利率一直在呈大幅下滑的趨勢。
海外市場遇冷,意料之中
如果從全球范圍來看,特斯拉走下神壇也并不出人意料。
一方面,除了中國市場以外,包括歐洲、北美等傳統汽車市場中,人們對電動車仍然普遍存在著較多的顧慮,致使電動車市場的增長呈現低迷的態勢。與此同時,各國政府對于電動車的補貼也都在陸續減少。

當電動車帶給人們的新鮮感逐漸消失之后,人們在購買新能源車時開始更偏向于實用性和適用性更強的混合動力車型。在北美,福特、通用相繼表示推遲電動化車型的推出,而將重心放在混動車型上;在混動領域有著傳統優勢的豐田,其混動車型在北美和歐洲的銷量也持續增長。
更關鍵的是,特斯拉原有的車型老化嚴重,新產品要么遲遲未上,要么銷售遇冷。

傳說中本該在2024年登場的,更為廉價的Model 2,被視為是能夠殺進中低端市場,將特斯拉銷量推向新高的一大殺器。但2024年多次傳出特斯拉已經放棄開發Model 2的消息。直到年底,特斯拉才又正式官宣這款車將在2025年正式上市。這無疑能看出特斯拉在對待這款產品態度上的猶豫。
事實上,從Model 2的消息最早曝出時,資本市場和行業內對這款入門級小車的前景就持有不同意見。資本市場普遍不看好入門級小車未來的市場前景,認為這會進一步削弱特斯拉的盈利能力,并且稀釋特斯拉的豪華品牌基因。而行業人士則認為平價電動車是一塊巨大的細分市場,如果特斯拉不進入,就意味著將這塊蛋糕拱手讓給了中國車企。

另一方面,上市前被炒得火熱的賽博皮卡Cybertruck在最終上市后,表現未達預期。有機構預測,Cybertruck全年銷量僅為3.5-5萬輛,似乎并沒有對特斯拉2024年的成長做出有意義的貢獻。其高達81,985美元的售價,也讓其在實用性需求更高的皮卡市場顯得小眾化。
AI是否會是特斯拉的“救世主”
當然,如果僅僅從汽車行業的角度來看,特斯拉跌落神壇已經是一個事實。但在不按常理出牌的馬斯克的規劃中,也許這并不重要。

在馬斯克的規劃中,特斯拉從來都只是一家AI公司,并非一家傳統車企。與單純依靠汽車產品的銷量規模相比,也許只要把領先的AI能力攥在手里,特斯拉就始終可以保持領先。
2024年年中,馬斯克曾經透露特斯拉全年花費在AI相關領域的投入達到100億美元,這幾乎比國內幾家頭部造車新勢力一年的研發投入合計還要高。而汽車只不過是AI人工智能落地的一個體現而已,具體而言就是自動駕駛。
所以,其實無論是特斯拉在去年的科技日上展示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還是即將在國內落地的FSD,又或者是明年推出的帶自動駕駛低成本電動車,還是之后要上市的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其本質上的核心競爭力都是AI人工智能。


換言之,哪怕特斯拉的車型在設計、用料、配置等等方面都沒有明顯的競爭力,但只要能夠體現AI能力的自動駕駛能夠順利落地和普及,仍然可以保持熱賣一段時間。
然而,資本市場也有著不同的聲音。有分析就指出,特斯拉目前的估值已嚴重透支了市場對其AI業務的預期。畢竟,電動車業務是眼前,AI還只是一個未來。一位分析師更是直言:“特斯拉超過90%的市值建立在對未來發展的預期上,而這種預期的兌現,充滿未知。”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特斯拉從電動車銷量神壇上滑落。對于特斯拉未來的前景,不同的聲音的也越來越多。如果特斯拉真能打好AI這張牌,它當然可以繼續保持著光明的前景。但如果AI這張牌最終并沒有得到市場認可,或著表現不佳,而馬斯克又不愿意像傳統車企那樣在車型產品上多下點功夫,那么特斯拉的前景恐怕就不容樂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