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深愛本田的忠實粉絲,由飛度換到奧德賽也是沖著本田的信仰去的。最初大學畢業工作時家人給添置了一輛飛度,正如揚哥所說,在人生當中的某一個階段,那是一輛可以承載許多年輕人故事的車。隨著近些年環境的變化,對車子的需求也開始發生了一些轉變,飛度這臺車已經完成了它所需要完成的使命,最終換了自己心儀已久的奧德賽。

車
輛
情
況
2024款 銳·耀享版(帶幻夜套件)
2023年8月上路 至今已跑3.5w公里
采用的保養方案是目前除首保以外1萬公里一次保養,購車送的保養券疊加本田的紫桶0W-20機油,不算優惠券大概在600-800元左右1萬公里1次保養。
首次投保是5500元左右,4S店強制購買保險,第二年保險是4600元。
為什么選奧德賽
選擇“它”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購車需求主要是空間合適,相對于我190cm的身高其實在30W左右的價位選一臺皮實的車其實不是很好選。第二,對車輛的后期維護、用車成本不能太高,同時還要保證可靠性不錯。第三,能滿足一些小長途出行的需求,比如回老家出遠門、外出露營帶一些裝備等類似需求。我當時購車的時候曾對比過寶馬X3、特斯拉Model Y、大眾威然、起亞嘉華、豐田賽那、豐田漢蘭達。

寶馬X3的外觀在這些車當中無疑是最好看的,內飾的質感也非常好。尤其是帶M套件的耀夜套裝,視覺沖擊力簡直不要太完美。當時去4s店試駕的時候,感覺動力不錯、運動性也很好。但是靜態體驗下來,空間還可以,但乘坐舒適度一般,而且座椅偏硬。結合我選車對配置上的要求,想買X3心儀的配置就比較困難,PASS。
特斯拉Model Y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和銷量數據上應該是有口皆碑的,在大街上非常容易見到,駕駛感受相對于我之前開過的一些車型那品質上強了不是一點半點,整車的智能化便捷程度做得也不錯;靜態空間體驗下來也不錯,空間感很好。但是后期考慮對出遠門旅行的續航要求,以及一些裝載能力的使用強度,最終還是PASS掉了這款車。后期想想其實有些可惜,如果說下一次購車,我會優選Model Y這輛車。
大眾威然和起亞嘉華兩款車從外觀上看設計感都比較不錯,個頭和尺寸都是這幾款車當中很“大只”的那種,購車的終端優惠也很大。最終PASS掉的原因是兩款車后期的維護成本都比較高,而且2.0T的動力組合導致這輛車后期在城市中使用,燃油成本也是比較高的。
豐田賽那和豐田漢蘭達這兩款車都是實打實的家用車,而且都是混合動力系統,無論是在一些論壇、自媒體賬號中,用車的口碑也是相當不錯,相當皮實耐用。尤其是這一代賽那的外觀,像極了一只“大白”,特別好看。但是賽那的一些問題也是比較直觀的,比如說乘坐空間,雖然車子很大,但是二三排對于我這種身高其實是有點頂頭,橫向和縱向空間確實很好,還有儲物空間設計的也很合理。最終結合兩款車自己想買的配置,落地需要30大幾萬了,實在是有點接受不了。

最終,還是繞不開奧德賽這輛車。俗話說“一日本田,終身本田”不是沒有道理的,一些信仰“本田神教”的車友們肯定知道,當你開上了本田,你就會發現這輛車的好。我去試駕奧德賽這輛車的時候,其實我已經知道大家對于這款車的一些負面評價,但是我最后還是選擇了這款車。
奧德賽的優點
空間表現:本田的車想必大家都了解,無論是乘坐空間還是儲物空間,表現在同級當中都是一個優秀的水平。我190cm的身高,三排空間對于我來說都夠用,尤其是我經常坐的駕駛席位置,橫向和縱向空間都表現不錯。二三排的魔術座椅、空間變換的功能性非常適合于家用,平常乘坐成員不多的時候,把第三排收起來以調整第二排的乘坐空間,舒適度非常加分!記得當時奧德賽剛改款的時候,跟家人一起去展廳看車,對它的空間變換簡直贊不絕口。

駕駛感受:城市道路的駕駛感受不錯,因為有混動的加持,整體車輛的重心會向下一些,開起來甚至有一絲絲的高級感。起步和提速反應很快,不拖沓,鉆一些市中心的小巷子和小路能體現出這輛車的靈活性相當不錯。

油耗表現:我的上下班通勤距離在15KM左右,天氣暖和的季節不開空調,油耗在4.5-5.5L/100KM之間浮動;天冷的時候需要發動機需要保持熱機狀態,此時油耗在6-8L/100KM之間浮動,上漲的比例也很大。高速路不開空調行駛在110km/h的速度行駛,油耗在6-7L/100KM浮動。如果以混動車的水平去評判這樣的油耗水準其實是偏高的,但是以一輛自重近2噸的車來看,這個油耗水準其實是不錯的。
奧德賽的缺點
乘坐體驗:上面剛才講到奧德賽的空間表現很不錯,但是空間表現好不代表這輛車的乘坐感受也非常好。如果大家去展廳去體驗這輛車,一坐上去應該都會說“座椅挺舒服”、“座椅挺軟和”等類似評價。通過這兩年長期用下來,這幾張座椅最大的問題是單薄,不過也是為了營造奧德賽的空間感而做的妥協。去年自駕去了一趟南京和杭州,大概六七百公里的路程,這張座椅坐起來就有種坐到極限的感受,因為座椅的單薄導致本身的柔韌性一般,容易塌陷到極限,長時間感受不是很舒服。后面的第二排座椅,我這輛車的配置是次頂配帶有手動腿托,用的時候就發現這個腿托就比較偏短,沒有辦法去延長,只能撐到我小腿肚的地方,有一些欠佳。不過身高相對不是那么高的人,使用這張座椅還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隔音水平:提到奧德賽就不得不提這輛車的隔音水平和懸掛表現。雖然坊間說相比舊款車型隔音和減震有了提升,包括整車用了雙層隔音玻璃和降噪輪轂,但是開其他的車型去比較這輛車的隔音,真的是一般。如果是城市駕駛,環境噪音隔離得沒什么問題,還算安靜。一旦走一些比較粗糙的路面,這噪音真的就是幾乎不能忍,聲音很尖銳刺耳。也許是原車配備的“優科豪馬DB”輪胎的原因,后期打算換一套倍耐力或者馬牌的輪胎再做分享。高速行駛的噪音如果把時速穩定在100km/h,整體的噪音控制還不錯,無論是一排還是二三排,說話不用扯大嗓子。上到120km/h的時候噪音表現立馬就下降了一個等級,表現就非常一般了。

懸掛表現:剛才說到駕駛感受優點時,提到城市中開起來感受不錯,但是一旦走一些長波連續不平的路面,底盤表現就很散,有點原形畢露的感覺,也許是因為我這個配置的輪胎扁平比低的關系,低配車型的厚胎減震應該會強一些。走一些停車場的大減速帶,速度不用很快,整個車就會有晃來晃去的表現。
一些論壇和自媒體車友們提到的小問題:駕駛座前方的水杯架有打不開的情況,目前我沒有遇到過。車漆薄應該是很多日系車通病,小石子飛濺到車漆上會有痕跡,嚴重的會磕掉漆,我買車后的一段時間買了某牌的鍍瓷,效果還可以。不少車友提到車里的異響比較明顯,我的車第二排座椅在過一些不平的路面有過異響,像是一種金屬摩擦的聲音,由于還在質保期,去4S店處理后解決了,后期沒出現異響。
對奧德賽的看法
說了這么多,這輛車有比較明顯的優點,也有明顯的缺點。我為什么還是會依舊選擇這輛車,目前不管是新能源新勢力也好,還是一些合資的MPV也罷,市面上靠譜穩定且用車成本低的車型應該很難與奧德賽相提并論,尤其是結合這臺車空間靈活多變的場景,能夠滿足一個家庭用車的正常需求。在這里不得不感激一下現在的國產新能源車型,奧德賽能從加價提車到現在的大幅度優惠,真的離不開國產車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