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增程發家的理想都發第二款純電了,現在做增程還晚不晚?
8月1日,智己發布了最新的“恒星”增程技術,上汽集團總裁賈建旭與寧德時代高管一起站臺,為新技術背書。

很長一段時間里,增程式電動車被不少業內人士視為“落后技術”,然而市場的表現卻給出了另一種答案。
剛剛過去的7月,問界系列交付量為40753輛,M8/M9兩款產品單周的平均銷量分別突破了5000輛和2000輛。增程車型生命力依舊頑強。
但是,我們也看到一些不同的情況。例如,理想進一步涉足純電,推出了第二款純電產品i8,而下一款產品i6也將在今年9月正式亮相。
上月末,零跑B01上市發布會后,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朱江明也公開表示:
“大趨勢肯定是純電的比例會越做越多。現在的電芯成本足夠低,充電設施越來越完善,800V高壓越來越普及,所以純電的比例越來越大,增程比例越來越少。”
增程的紅利期結束了嗎?現在下注晚不晚?

“我們不是在做增程車,而是在做一輛新的電車,這是一個新的品類,是增程車,更是自帶超充樁的電車。”首席技術官、智己汽車智能研究院院長項嬌在發布會現場表示。
在上汽看來,增程技術仍有大量值得深耕與突破的空間。
這個增程不一樣?
發布會現場,官方用“自帶超充樁”作為新技術的口號。
PPT中,智己宣稱“恒星”增程技術一升油能發3.5度電,而且可以使用92號汽油。
簡單計算一下,目前92號汽油的單價約為7.23元/升,折合每度電成本2.065元。而部分一線城市的商業超充樁,電價(包含服務費)已突破2元/度,這還沒算停車費,以及往返超充站和充電的時間成本。
還有,傳統增程車被網友戲稱“有電一條龍,沒電一條蟲”,饋電高速行駛時,油耗甚至比同類型的燃油車還高。

但智己宣稱,首款搭載該技術的LS6增程版,可以實現5.32升/百公里的饋電油耗。
用智己汽車CMO李微萌的話來總結:“新車解決了當時增程技術帶給用戶不好的體驗,抓住并放大用戶為什么會買增程的核心需求,以及基于純電的極致體驗去開發一臺增程車。”
如此看來,技術革新,似乎消除了消費者對傳統增程車的顧慮,那么智己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智己背靠上汽集團,使用了全新自研的Zephyr 1.5T四缸發動機。
通過使用特殊的缸壁涂層,以及“真圓”工藝,提升零部件精度,讓發動機降低摩擦損耗,運轉時更加絲滑。
另外,這臺發動機還搭載了保時捷同源的VGT可變截面渦輪增壓器,能進一步提升廢氣能量利用效率。

再加上高壓縮比的深度米勒循環,以及高混合進氣設計滾流比,讓熱效率提升至新高度。
還采用AI技術,從大量增程車的后臺運行數據中,選取9個不同工況下的最佳效率點作為“甜點工作狀態”,進一步提升發動機對燃油能量的壓榨能力。
其次,為了讓增程車更像純電車,搭載了寧德時代超級逍遙MAX電池。
據悉,這塊電池的容量高達66kWh,滿電之后,它能提供CLTC工況下450km的純電續航里程,讓增程車也能擁有類似純電車的純電續航表現。
相比目前市場上熱銷的增程車型,智己LS6在純電續航里程上,有不小的優勢。

智己增程搭載了800V高壓架構,結合4C快充,峰值充電功率268kW,起始功率也有170kW,SoC從30%-80%只需12分鐘。
不難發現,智己增程在發動機和電池領域一系列技術的提升,目的就是要解決老增程技術饋電油耗高、純電續航里程不長的問題。
一臺Model Y的電量,三臺的續航?
理想汽車2024年度用車報告顯示,一年中,所有理想產品的純電驅動里程112.7億公里,而燃油驅動里程只有61.4億公里。
換句話說,理想車主接近65%的行駛里程依靠純電。
為什么增程車主這么喜歡用純電?
1、電驅更便宜,家充樁3毛錢一度電,讓每公里的行駛成本只需幾分錢;
2、電驅更安靜,增程器停止工作時少了一個噪音和震動來源,NVH性能提升明顯;
3、電驅更有勁,當電量充足時,加速性能和純電車型無異。
不過,想要把增程當純電開,必須要有便利的補能條件。
如果頻繁在商用充電樁充電,不但每度電的成本不低,高頻往返充電站也會損耗不少精力。
所以,增程車配大電池,是當下趨勢。不用頻繁充電。

李微萌透露了中汽中心與智己用戶研究院聯合調研報告中的幾個核心觀點:
“92%新能源用戶的城市通勤距離是333km;并且,300公里的純電續航,就能讓92.4%的用戶,輕松往返一趟周末小長途。”
“在主流的中大型增程SUV當中,有15%到30%的用戶沒有家充樁,49%到50%的用戶在抱怨純電里程太短。”
調研時,一位沒有家充樁的用戶算了一筆賬:充電次數銳減、單次耗時縮短、省去往返時間和成本,相當于一年“賺回”12天假期。
因此,智己團隊初期定下了純電續航400+km的目標。
大電池帶來的好處可不止純電續航里程增加這么簡單。
業內增程器的排量普遍都只有1.5T,滿功率發電也才100千瓦出頭。如果饋電,即便增程器全力發電,也很可能無法滿足車輛在超車或高速奔襲時,對電力的苛刻需求。

但電池容量增大后,情況就不一樣了。
例如,增程車都設置20%電量時增程器介入發電,30kWh小電池此時只剩6kWh的電量,很快就耗光,而智己增程還剩13.2kWh的電量,續航更從容。
且前者增程器以最大功率運行,無法顧及噪音和震動,而后者則能以較小的功率運行,在NVH性能方面表現更好。
發布會現場,智己播放了實測環境下,增程器啟動與停機時的車內噪音變化,數值跳動肉眼幾乎無法分辨。
不過,單純增大電池容量,也會帶來一些問題。
例如車身過重,導致車輛操控不靈活;電池占用空間太大,擠占增程器、油箱、排氣系統等布局;電池成本太高,讓整車的售價偏貴等等。
這些問題能否順利解決,將直接關系到智己增程車的銷量。
重壓之下的一針“強心劑”
品牌成立至今,智己已經推出4款產品,除了LS6銷量尚可,其他3款車型的市場表現差強人意。
雖然年初定下年銷10萬輛的目標,不過截至今年上半年,智己的累計銷量還不到2萬輛,目標完成度不足20%。

純電車型銷量不佳,智己試圖在下半年借助“超級增程”來扭轉局勢。
然而,這個細分市場,已經有理想、問界、深藍等品牌布局。此時投身增程陣營,是不是太晚了?
并不一定!
一方面,智己并不孤獨,此前就有小鵬、小米宣布未來會發布增程模式車型。在純電、混動交替進行的當下,增程這樣的“過渡”性產品依然是那些需要提升銷量的新勢力車企的“法寶”。
2024年8月,阿維塔發布了昆侖增程系統,其首搭車型阿維塔07已經上市,阿維塔12也有望推出增程版。
同年11月,小鵬發布了鯤鵬超級電動體系,宣布進軍增程賽道。目前,小鵬已規劃至少5款增程車型,涵蓋轎車與SUV。首款基于X9平臺開發的增程車型將于2025年下半年量產,P7、G6等主力車型均將推出增程版本,未來絕大多數新車將提供雙動力選項。
此外,極氪也透露將會推出增程車型,可見這一技術路線依舊有著巨大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如上文所說。智己增程解決了不少“老增程”技術的頑疾。

上市之后,定位中大型SUV的智己LS6增程版,將直面理想L6/L7、新等“實力派”競爭對手的夾擊。技術層面新車確實在純電續航里程、車輛NVH、底盤性能調校等方面,擁有獨特優勢,而真正能決定它是否暢銷的還是價格。
會后采訪時,李微萌透露,智己LS6增程版的價格是Model Y“價位左右”。考慮到更大的電池、更先進的增程器以及原本純電版LS6扎實的技術底子,二十大幾萬的價格,不算貴。
發布會即將結束時,智己放了兩顆彩蛋:
第一顆,智己LS6增程版將在8月15日開啟預售,并公布配置信息。

第二顆,定位大型SUV的“陸家嘴攬勝”智己LS9也將搭載“恒星”增程技術,并在今年第四季度正式亮相。
一款中端走量,一款高端定調,被寄予厚望的增程能為智己帶來多少銷量,答案很快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