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意思了,喜茶居然全量上線了淘寶閃購?!
為啥我說“居然”,你們是不知道,喜茶這個品牌在茶飲圈里一直是個“另類”,多少年就守著自己的小程序和美團一家,其它平臺也去談過,不過都沒什么實質進展!
至于背后有什么說法,還記得今年4月份那次嗎?
當時有聊天記錄流出來,說京東內部要求禁止跟喜茶合作,員工也不允許把喜茶的飲品帶入工區…結果好巧不巧,消息剛傳出來沒多久,喜茶在京東總部1號樓,2號樓的兩家店,就顯示“臨時關店”了…
接著各種謠傳開始冒出來:
有說這兩家店是被京東“趕”出去的,因為美團投了喜茶,簽了排他協議,除了美團,其它外賣平臺都不能上。
還有人說,東哥當時曾親自找過喜茶方面的人,給足了誠意和面子,結果沒談攏…回去索性不合作了,園區里的店也別想開了…
對于這些傳言,三家直接或間接做了回應:
京東先做出澄清,說都是假消息,園區里的喜茶門店正常營業,歡迎大家來園區來體驗。
媒體去問喜茶店員,工作人員說:“因為電路檢修,然后閉店了一天,第二天正常營業。”
美團則一個勁兒喊冤,這找誰說理去?明明是喜茶自己不想跟外賣平臺走太近,想把數據牢牢留在自家小程序里,美團之前也派人談了好幾次,都沒談妥,最后實在沒轍,投了錢做了股東,你喜茶總得講點兒人情世故吧,這才上了平臺,然后平時各種活動還不參與…
不過說真的,三家回應看似邏輯上能閉環,但這瓜算不上吃透,還是有很多“漏風”的地方…
找個最簡單的,園區里那么多家咖啡奶茶店,咋就單聽喜茶臨時關店了?當天其它品牌的情況呢?
再者,電路檢修為了不影響商戶正常營業,一般都安排在晚上進行,誰家大白天兩棟樓同時做檢修啊?
還有最關鍵的,按照喜茶想留數據的邏輯,不是不喜歡跟外賣平臺走太近嗎?為啥這次既沒試水也沒過渡,4000家多家門店一口氣撲向了淘寶閃購?
前后這么大轉變,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
其實仔細琢磨琢磨,這事兒也不算太意外,從行業的角度看,可能更好理解一些:
在淘寶閃購和京東沒上牌桌之前,外賣市場的格局,美團跟餓了么基本上是73甚至到了82開。
但上半年外賣大戰一打,尤其淘寶閃購,在奶茶這個品類,用真金白銀硬生生地把市場份額砸成了五五開,甚至前段時間,淘寶閃購的日訂單量還超過了美團。
就秋奶那補貼力度…說實話,但凡混奶茶圈的,相信心理上都很難不發生點兒變化吧?品牌們也看在眼里,淘寶閃購入場后,是真給市場帶來了新增量。
而對于行業頭部企業來說什么最難?找增量最難!
只要增長的速度夠快可以掩蓋一堆問題,但沒有增量,團隊就要開始窩里斗,瞎折騰了。
面對這種級別的增量,喜茶能拒得掉嗎?
只能說雙方之前心理上都在較勁兒,喜茶在看淘寶閃購的決心,而淘寶閃購也同時在打量著喜茶,看看喜茶這口氣,到底還能沉多久?
下個禮拜就是七夕,終于這個時候,喜茶繃不住了,全國4000多家門店全量上線淘寶閃購。
三個月下來,喜茶應該也想明白了,淘寶閃購不是來玩票的,而且自己也等不起了,趁著天氣還沒轉冷,總不能等徹底陷入被動再跟人張口吧?
更關鍵的,喜茶還沒上市呢…咱就是說,假如你是投資者,你會投這種抓不住增量的企業嗎?
所以喜茶的大轉向對行業來說只是一個開始。喜茶的動作背后,也絕不只是一個品牌多開了某條渠道,而是即時零售的格局已經發生了松動。
至于那些還在搖擺的品牌,只需要想一個問題:如果你只處在一個平臺,那平臺說什么就是什么?如果你處在多個平臺,那你就有了選擇的主動權。
當市場增量加上選擇主動權,誰又能拒絕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