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單純依靠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的發展模式已經遇到瓶頸,構建新的競爭優勢迫在眉睫。
在剛剛過去的7月份,國內新能源銷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不僅延續了兩位數的高增長態勢,滲透率更是再創新高達到54%。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高歌猛進的時候,插混銷量卻同比微跌0.2%,這是該市場自2020年7月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事實上,混動車型增速放緩已經早有預兆。以今年上半年為例,中國市場插混車型累計銷量252.1萬輛,同比增長31.1%,而2024年,插混車型銷量有83.3%的增速表現。混動市場的熱度消退,受影響頗深的莫過于以混動技術橫掃全場的比亞迪。
從最新的銷量數據來看,比亞迪的主力車型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主力車型——秦PLUS DM-i銷量環比下滑6860輛,宋Pro DM-i更是暴跌8015輛。

市場紅利消退,技術護城河遭挑戰
混動市場降溫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曾經比亞迪靠著混動技術建立的市場優勢也正在被對手快速追趕,DM-i系統以“低饋電油耗”著稱的時代正在過去,新一代混動技術已經將競爭焦點轉向純電續航里程和智能化水平。

其中,吉利銀河星耀8 PHEV搭載的雷神電混系統,基于混合動力架構,整合高效燃燒、智能AI、電驅優化及安全冗余等創新,搭載熱效率達46.5%的BHE15四缸發動機與E-DHT 11合1混動電驅系統,結構減重13.5%,電機效率最高98.02%,純電續航達到200公里,遠超比亞迪同價位車型;
則搭載了智慧新藍鯨3.0插混系統,在混動技術上雖然和比亞迪沒有拉開明顯差距,但是在智能化配置和空間上則是對競爭對手宋PLUS DM-i形成了“降維打擊”。與此同時,該車還通過全域800V高壓平臺實現了更快的充電速度。

奇瑞也在追趕比亞迪的道路上緊追不舍,其鯤鵬超能混動系統實力也不容小覷。以風云 A8L 的第五代 1.5TGDI 混動專用發動機為例,該發動機熱效率達44.5%,既保證了 WLTC百公里 4.2L 的低油耗,又通過精密的熱管理避免動力衰減。此外,該套系統更是以更是以安全為宣傳點,從車身到電池等多方位鑄就安全堡壘。
這些技術進步正在改變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標準。
與此同時,在智能化領域比亞迪與友商的差距也越發明顯。在20萬元以上的混動市場,問界M8、理想L6等車型憑借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相比之下,比亞迪的“天神之眼”智駕系統雖打著“智駕平權”的旗號,但是和華為系、新勢力以及主流自主品牌的進度相比仍稍有滯后,這種技術代差直接影響了品牌溢價能力。
從一枝獨秀到群雄逐鹿
混動市場的競爭態勢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曾經比亞迪一家獨大的局面正在被多元化的競爭格局所取代,不同價格區間的市場都出現了強有力的挑戰者。
在10-15萬元的主流市場,吉利銀河和通過“油電同價”策略快速崛起。首先是吉利銀河,其星耀8 PHEV在推出后訓讀穩定在月銷過萬的成績上,銀河星艦7 EM-i在7月份,比亞迪車型環比下滑的趨勢下,依舊保持了增長態勢。
長安啟源則是緊跟吉利銀河的步伐。其推出的啟源Q07在7月份以月銷7559輛的成績闖入插混排行前15,同時長安旗下的UNI-Z PHEV也開啟了較為強勢的銷量增長,排名位于第15。
奇瑞同樣也在緊追不舍,旗下風云系列終于開始嶄露頭角,旗下車型T9和A9L開始擠上排行榜,尤其是A9L的市場反饋來看,下個月或許銷量可以再進一步。

20-30萬元的中高端市場則成為新勢力與傳統車企的角力場。理想L6雖然銷量有所回落,但仍保持月銷近1.5萬輛的水平;問界M8更是以21564輛的成績登頂插混銷冠,鴻蒙智行旗下的其他幾個品牌也開始相繼發力,爭奪市場份額。在這個細分市場的消費者更看重智能化體驗和品牌調性,而這恰恰是比亞迪目前的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旗下的騰勢曾在MPV市場建立的優勢也正在被追趕,其中嵐圖夢想家PHEV在華為智駕系統加持下,銷量持續攀升,7月更是超越騰勢D9 DM。
業內人士評價,比亞迪單純依靠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的發展模式已經遇到瓶頸,構建新的競爭優勢迫在眉睫。
混動市場的降溫并非曇花一現,而是新能源汽車發展進程中的必然階段。對比亞迪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如何穩住混動市場的基本盤,通過技術升級和產品調整應對競爭的同時加快向智能化、高端化的轉型,在純電賽道構建新的競爭優勢,是比亞迪亟待解決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