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在云棲大會期間,高德地圖董事長劉振飛在2025高德技術峰會上致辭,系統闡述了高德全面轉向“空間智能”的戰略思考與實踐。
他指出,空間智能將如云計算一樣,成為360行與物理世界交互的標配基礎設施。“空間智能,就是讓AI理解和預測真實世界的復雜性。”

高德地圖董事長劉振飛
劉振飛認為,如果說語言大模型賦予AI思考能力,那么空間智能則賦予AI理解和預測物理時空的能力,推動AI從“對話工具”蛻變為“行動伙伴”。
基于此,高德明確了自身的生態定位:高德負責搞定“世界的復雜性”,讓合作伙伴可以專注自身的創新。
劉振飛表示,高德二十余年積累的對人、車、路、店的動態認知,構成了AI時代最稀缺的“真實土壤”。
“高德將這份能力沉淀為穩定可靠的底層能力——空間智能,旨在讓各行各業合作伙伴,無需再耗費精力理解世界,而是直接專注于自身產品創新與發展。”
以下是劉振飛致辭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嘉賓、合作伙伴和新聞媒體界的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高德的劉振飛,歡迎大家來到這個會場,非常榮幸能在又一年的云棲大會上與各位相聚,共同探討和學習關于AI的一切。也想借此機會,向大家匯報高德在AI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思考。
2025年對于高德來說,注定是非常熱鬧且意義非凡的一年。前不久,我們剛上線了全球首個基于真實到店行為的生活服務榜單——高德掃街榜;上個月初,我們公布了全球首個地圖AI原生智能體——高德地圖2025;還有紅綠燈AI領航、全域車道級導航、衛星求救等,一系列新功能。
這些新功能指向的,其實是高德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全面AI化,全面轉向空間智能。
為什么是空間智能?因為我們認為所有數字世界的智能,最終都要在物理世界里,找到它的存在意義。如果說,語言模型讓AI擁有了思考和表達的能力;那么,空間智能就讓它有了理解和預測物理時空的能力,從二維邁向三維,理解這個真實世界到底有多復雜。
高德空間智能,通過融合視覺、聲音、定位等多模態信息,構建物理世界的三維幾何結構,從而實現“被動感知”到“主動預判”的跨越,我們也希望借此推動AI從“對話工具”,蛻變為“行動伙伴”。
簡單來說,高德二十多年的進化,其實就是一個持續理解真實世界的過程:一條路什么時候開通,什么時候會堵,一家餐廳是否值得去……這些看似簡單的決策,背后是真實世界海量數據的沉淀和對規律的推理。
高德是幸運的,不是我們選擇了空間智能,而是本身就長在這條路上,腳下就是AI時代最稀缺的“真實土壤”:二十多年沉淀下來的,關于人、車、路、店在物理時空中的動態認知。而如今,我們把這些轉化為了一種極其穩定、可靠的底層能力——也就是空間智能,應用到實際業務中。
例如,高德地圖App中包含的AI助手“小高老師”,可通過調用子智能體和工具,為用戶制定個性化的最優出行方案。發布一個月內,小高老師的單日調用量就超過了12億次,活躍用戶數超4億。
還有剛發布的高德掃街榜,背后是每天超過15億公里的生活服務導航總里程;這個榜單發布一天后,相關用戶數就超過了4000萬。要將如此巨量的真實出行數據精準量化,同樣需要空間智能。
當然,空間智能的價值,遠遠不止是在高德地圖一個App里,更大意義在于幫助更多了不起的企業和開發者,打造出更好的產品。目前,已經有智能眼鏡、汽車、機器人、低空飛行等領域的合作伙伴,選擇接入高德空間智能。
高德對自身的定位很明確,就是負責搞定“世界的復雜性”,把這件事情做到極致,讓它像云計算一樣,成為360行與物理世界交互的標配;讓合作伙伴專注于自己的創新,無需在“理解世界”這件事上,再耗費精力。
今天,也希望借著這個重要場合,與各位共同探討空間智能更進一步的開放生態,一起追求星辰大海,一起呵護人間煙火,讓每個人的生活都能因此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