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家中國車企在澳洲涉嫌壟斷售后業務,可能要被重罰?
前段時間,澳大利亞媒體就曝出這么個事,說比亞迪、極氪等車企,沒有按照當地《機動車服務和維修信息制度》(MVIS)的規定,公開診斷軟件、維修參數等信息,搞得外面修理廠沒法修這些車。

所以這幾家車企,可能會面臨最多1000萬澳幣,大約4700萬人民幣的罰款。
雖然這事是在澳洲了,但放國內好像也一樣。電車車主們修車除了去4S店,不知道還能去哪。但問題是,4S店修車太貴了,去一趟隨隨便便大幾千就沒了。
所以為什么新能源車修起來這么貴?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找了車企、電池廠的售后人員,還有修理廠的老板都聊了聊,今天就來和大伙兒說說。

文章開始前先聲明一下,我們討論的都是家用車的售后,像網約車完全是另一套體系,就不討論了。
首先,新能源修車到底有多貴?
J.D.Power調查了2-12個月車齡的新車車主發現,輕微剮蹭的事故下,新能源汽車的維修成本在5000元—1.5萬元,而燃油車只要2000元—8000元。
如果趕上嚴重碰撞,新能源車可能修車比買新車都貴,干脆直接報廢,而油車花上5萬元—15萬元還能修。
之前,一輛特斯拉Model Y,在倒車時撞到墻角,維修費用要20萬元,要知道這輛車的價格也就28萬,花這么多錢修修,真不如再買一輛新的。。。相比之下,這豐田凱美瑞撞得發動機艙都損毀了,維修費用也才7萬元。

電車修起來這么貴,首先是因為零件價格高。同樣的價格區間,電車普遍比油車功能更多、配置更高,再加上很多新技術,這些都堆高了修理成本。
比如說小鵬P5這款車,之前有車主只是保險杠和左前大燈輕微剮蹭下,維修費用就要1萬9。因為這個位置裝了激光雷達,換一個就要8千多,換完還要再做標定,又是一筆費用。

還有特斯拉那樣在后地板用一塊大壓鑄,只要傷到一點,就得整塊換掉。
當然,最貴的還是電池包。典型的例子是前幾年的極星天價電池事件,30萬的極星2,換個電池包的費用去到了54萬。
去年,中保研統計了市面上59款主流純電車型,動力電池包價格平均占到整車價格的50.96%,甚至有車型占比到了88.93%,也就是說這車換電池的費用,基本等于換車了。

但除了這些,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是,車主們只能去官方4S店修。
大多數車企對三電系統的質保政策,至少是8年或12萬公里,還有一些品牌會給首任車主額外終身質保。
但享受原廠質保的前提是,你得全程在官方店做保養和維修,否則就會脫保。
比如特斯拉的質保條例就說,如果沒去特斯拉服務中心或授權維修企業,或者沒按它建議的方式維修,這可能會影響質保。比亞迪的三電終身質保,也有類似的描述。

但是去過4S店修車的觀眾肯定知道,4S店幾乎都是只換不修。
一是這樣維修效率高。換件比修件快得多,這樣4S店工位周轉更快,同時也能避免讓車主等太久。
某傳統品牌的4S店售后主管告訴我,他們店里所有電控問題都只換不修,“其實有些可能就是里面哪個保險絲燒壞了,你換個保險絲就能解決,成本才幾塊錢,但換一個電控就是幾萬塊”。

另一個是很多店其實不具備拆修的技術和條件。
比如說電池包。一位電池廠的售后人員告訴我,門店基本只碰電池包第一層的東西,像是換個模組、換套BMS這種,更細一點涉及到電芯層面的都不會做。
還有一些車會用上CTP無模組設計,就更不好修。
某新勢力門店的維修技師小張告訴我,他們碰到這類電池被刮,是先把電池包下護板拆掉,然后測量電池包本體金屬面的凹陷深度,深度低于某個值的,說明損傷不嚴重,不需要維修,而高于這個值,就得把整個電池包換掉。換句話說,要么不修,要么全換。

而因為電車本身集成度很高,各種傳感器、控制器都要接入車機聯網控制,車企也會在技術層面上限制第三方修理。
小張舉了個例子,如果要拆換電機,就得重新加注冷卻液,加完后需要排出冷卻液里混入的空氣。這一步排空的操作,必須靠專用的診斷電腦,接入車企自己的服務中心內網,才能完成。
而且電車上很多問題,接入內網才能獲得更精細的數據。比如說報文,它是車內不同模塊之間的通訊信息,維修人員一般都會通過報文來查找問題點。
小張說,如果不接內網,車里只能讀到秒級的報文,但接入后就能獲取毫秒級的報文。所以有時候廠家能比門店更早一步發現車子的問題,然后直接聯系車主來店檢查。

另一位修車十年的老哥告訴我,有些車如果想獲取更高級的維修權限,不光設備要驗證,系統里還會有一道電子圍欄,要求車子定位必須要在服務中心周邊,才能進入。
但不同車企之間,對于第三方維修的限制,也會有區別。
在一線城市開了三家修理廠的冰哥,從4年前開始涉足電車。在他看來,電車維修最大的阻礙是車企不開放詳細的維修數據,這樣修理廠沒法去做標準化流程。
比如,一個零件的上蓋板有10個螺釘,這10個螺釘要依次按照什么順序拆裝,打多少扭矩,還有一些關鍵緊固件,需要打兩次扭矩,第一次打多少N·m,第二次又打多少。放在以前老牌車企會把這些信息,寫在維修手冊里,冰哥他們是可以花錢買到的。而且車企還會把常見問題做成維修案例,更新到這個數據庫里。

冰哥是這么說的:“我有了這些資料,哪怕是招個中專生來,只要能看懂文字和示意圖,他就能干。所以修車其實很簡單。”
但現在很多新勢力的車型,這些信息他沒有獲取渠道,所以就不好修。
不教你咋修就算了,更麻煩的是,如果修理廠沒有授權亂修新能源車,可能還會吃牢飯。

2024年,上海兩位修車師傅,因為“解鎖”了兩塊被鎖定的新能源車電池包,被告上法庭,最后被判處“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這一下搞得,新能源汽修工成了個“高危職業”。
冰哥目前修電車只修特斯拉。一方面是他能搞到特斯拉的這些維修數據;另一方面是特斯拉保有量較大,對第三方維修不怎么管。

前些年,他還能買到特斯拉后臺系統的賬號,相當于獲得廠家授權。但從去年底開始,特斯拉調整了政策,這個系統對他們停用了,好在冰哥依然能通過其他手段,進入到車輛的維修模式。
如果是涉及到三電這種更麻煩的問題,他們也有自己的野路子,做到和原車數據匹配。

冰哥跟我說,電車更像一個電子產品,他們這種就好比是給手機做越獄。至于品牌那邊,就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因為官方店里車子多到修不過來。
他們店里現在主要客源是特斯拉的過保車主,這些車主很多都是在官方店里咨詢過,覺得價格太貴,再來他店里修的。冰哥給他們的報價,基本只有官方店的一半。
不過,從新能源維修整體來看,這個行業還是比較封閉的,能做第三方新能源維修的企業少之又少。
根據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的統計,國內燃油車維保相關企業約40萬家,而新能源汽車的只有2至3萬家,足足差了十幾倍。冰哥說在他們市里,能修明白特斯拉的第三方,不超過3家。特斯拉賣得這么好,維修資源也不過如此。

還有一些品牌的車主,自己城市都沒有售后店,車壞了只能拖到別的城市去修。
說到底,現在新能源修車貴的根本問題,還是因為電車技術太新了,車企又不想把這塊蛋糕分給第三方。
油車以機械結構為主,老師傅們修了這么多年,早就把發動機變速箱這一套拆透了。但電車里電池、電驅這些,都是軟硬件集成的系統。修電車不光要考額外的電工證,甚至還得懂點軟件編程。要是碰到涉及到智駕這種層面的問題,據我了解,都得去官方店才行。

而在政策上,雖然國內也有《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等法規,要求車企不能壟斷售后市場。但不少車企,其實是能用一些手段去限制第三方維修。畢竟他們前面價格戰打這么激烈,也就更加需要售后這邊的利潤。

再說了,這兩年新能源車雖然滲透率超過50%,但從市場總量來看,它的占比只有10.27%,剩下9成還都是油車。也就是說,修車師傅們還是要靠油車吃飽飯的。
售后市場有一定的滯后性,所以大家修電車的價格,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里,都會一直比較高。恐怕只能等市面上這波車都脫保了,修車行把電車都玩明白了,那咱修車的價格才會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