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
“過去從未消逝,它甚至從未過去。”
的確如此,三十多年的時光,足以改變很多人和事,但近期的兩件事,連接過去與現在,猶如昨日重現。第一件事是捷達品牌近期啟動“全網尋找第一輛捷達車主” 大型征集活動,穿越時光長廊,尋找那輛與中國消費者結緣最早的捷達車主。
被尋找到的的捷達車主,也將在2025年10月30日參加“一汽-大眾第3000萬輛整車下線盛典”。這一天,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上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一汽-大眾迎來第3000萬輛整車下線,成為國內首家達成這一里程碑的乘用車企業。
第二件事來自國慶假期期間回了一趟蘭州,這里是曾經上學和留下美好青春的地方,過往歲月有三分之一的時光在此度過。在此期間,也約見了一些老朋友,巧合的是,朋友正在選車,正在考察市面上一些新能源車型。但朋友聊起自己的第一款車捷達,卻像一個久未謀面的老友,情真意切,滿是回憶。如今,朋友已擁有四口之家,但有捷達在身邊的那些日子,依然承載了他們很多美好的回憶。
從老捷達到新捷達,再到一汽-大眾3000萬輛的里程碑,變的是產品和規模,不變的是對品質的堅守和對用戶的承諾。在汽勢Auto-Firs看來,這不僅是一汽-大眾的榮耀時刻,更是在這場跨越時代的征程中,捷達品牌從一個車型成長為一個獨立品牌,憑借過硬的產品品質和深厚的用戶口碑,成為一汽-大眾發展歷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10月18日上午10:05分,捷達品牌在全國范圍內發布了一封信。
這封信正是一汽-大眾捷達品牌總經理高解放向全網發出的《我們一直在尋找您,第一位捷達車主》。眾所周知,第一輛捷達誕生于1991年12月5日,這意味著捷達品牌需要跨越近34年的時間,去尋找一位初代車主。這封信飽含深情,言辭懇切,既回顧歷史,又表達了對首位車主的感激之情。
在今年9月捷達首款旗艦SUV捷達VS8的上市發布會上,高解放總首次公開亮相。如今,在一汽-大眾第3000萬輛整車下線的時刻寫下這封信,是對捷達歷史的回望,更是對捷達品牌再攀高峰寄予厚望。
這封信的核心有四個部分:
回顧歷史:
“時光的膠片倒回1991年的那個清晨。那時,中國第一輛捷達剛披著晨光駛下生產線,”
表達對第一個車主的感激之情:
“我們想找到您,不僅是為了一場盛大的致敬,更是想親口告訴當年那個勇敢的選擇。”
“您擰動的第一把鑰匙,點燃了三千萬個夢想,您轉動的第一個方向盤,改寫了中國汽車的方向。”
情真意切:
“您轉動方向盤的那一刻,或許不曾想到,這一轉,就轉出了三千萬千中國家庭的滾燙人生。”
最后表態:
邀請這位車主及其家人參加10月29日至31日在長春舉行的“一汽-大眾第3000萬輛整車下線盛典”,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從首臺捷達下線開啟中國家用汽車時代,到如今大眾、奧迪、捷達三大品牌覆蓋全主流細分市場,一汽-大眾的成長軌跡與中國汽車工業升級歷程高度契合。3000萬輛不僅是數字的累積,更是3000萬個家庭的信任沉淀。
事實上,3000萬輛不僅是一汽-大眾的勝利,更是中國汽車產業的集體榮耀。它證明了中國市場蘊藏的巨大潛力,展現了中國汽車人的智慧和拼搏,也彰顯了中外合資模式在中國汽車工業發展中的歷史價值。

回望來路,一汽-大眾的每個產量里程碑都刻著時代的印記。
1991年12月,第一輛捷達轎車在一汽-大眾工廠下線,開啟了中國家轎新時代;
1993年,第10000輛整車下線;
2007年,第300萬輛整車下線;
2014年,第1000萬輛整車下線;
2017年,第1500萬輛整車下線;
2021年,累計產量突破2200萬輛。
時間來到2025年10月30日,一汽-大眾第3000萬輛整車下線,不僅僅是一個數字的突破,更代表著中國汽車產業三十余年的積淀與飛躍。從1991年成立至今,一汽-大眾見證并參與了中國汽車工業的現代化進程,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后轎車工業發展的縮影。
在汽勢Auto-Firs看來,3000萬輛的背后,是一汽-大眾全價值鏈的綜合競爭力。從研發、采購、生產到營銷服務,一汽-大眾構建了完善的體系能力。在全國范圍內,一汽-大眾擁有五大生產基地,布局了高度現代化的生產線,實現了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在產品質量方面,一汽-大眾始終秉承德國品質標準,結合中國用戶需求,打造了多款備受市場認可的明星產品。
這一成就的取得,也離不開一汽-大眾對市場趨勢的精準把握。面對汽車產業“新四化的浪潮,一汽-大眾積極推動戰略轉型,加大新能源領域布局,推出了ID.系列等多款純電動車型,展現了傳統車企巨頭在新時代的應變能力。

在一汽-大眾邁向3000萬輛的征程中,捷達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從一款車型成長為一個獨立品牌,捷達的蛻變史,正是一汽-大眾深耕中國市場、洞察消費者需求的生動寫照。

1991年12月5日,第一輛捷達A2在長春以CKD方式組裝下線,成為一汽-大眾成立后推出的首款車型,就此拉開了中國家用汽車普及的序幕。彼時的捷達憑借皮實耐用的特質,迅速打破市場沉寂,1993年便實現總產量突破1萬臺,1996年國產化率已達84.02%。
在長達28年的車型生涯中,捷達不斷更新迭代,始終保持著市場競爭力。從老捷達方頭方腦的經典造型,到后來不斷優化的時尚設計;從簡單的機械結構,到不斷升級的科技配置,捷達始終與時俱進,滿足不同時期消費者的需求。截至2019年捷達車型停產,其在華累計銷量已超過440萬輛,創造了單一車型銷售的奇跡。
2019年2月,捷達由一款車型蛻變為一個獨立品牌,開啟了一段全新的征程。落戶成都制造基地的捷達品牌,繼承了一汽-大眾的品質標準和工藝要求。VS5、VS7、VA3等車型組成的"一門三捷"產品矩陣,以親民價格提供德系品質,迅速獲得市場認可。2025年8月,捷達品牌新公司籌備成立,計劃2026年推出首款新能源車型,在電動化轉型浪潮中延續傳奇,完成從"國民神車"到"國民品牌"的蛻變。

從一輛車到一個品牌,捷達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蛻變,但不變的是對品質的堅守和對用戶的承諾。捷達的成長歷程,正是一汽-大眾3000萬輛之路的縮影——以用戶為中心,以品質為根本,以創新為動力。

那些鐫刻在時光里的口碑故事,成為捷達品質的最佳佐證。在云南開了15年鄉村客運的李師傅,他的2012款捷達至今已行駛超80萬公里,除常規保養外從未出現大故障。"山區路況差,這車皮實得很,拉著鄉親們跑山路我放心。"李師傅的話道出了無數老捷達車主的心聲。
在山東,一個家庭祖孫三代都選擇捷達作為第一輛車,見證了品牌的傳承與信任。而年輕用戶張女士選擇的新款捷達VS7,則讓她感受到傳統品質與現代科技的融合:"德系工藝讓人安心,中控屏和智能駕駛輔助功能又很貼合年輕人需求。"
從東北平原到南海之濱,從西北戈壁到江南水鄉,無數捷達車主的故事匯聚成品牌的信任長城。捷達品牌正是借助一汽-大眾的體系背書,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汽車市場中贏得了用戶的信賴。

在一汽-大眾實現3000萬輛里程碑的背后,強大的體系力是支撐其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
一汽-大眾的體系力首先體現在嚴苛的質量標準上。
從零部件采購到整車制造,一汽-大眾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質量保證體系。在生產線方面,一汽-大眾引入了德國大眾集團全球統一的生產標準,自動化率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在質量控制環節,通過精確的檢測設備和嚴格的質檢流程,確保每一輛下線產品都符合高標準要求。這種對品質的執著追求,成為捷達品牌“可靠耐用”用戶口碑的堅實基礎。
一汽-大眾的體系力還體現在對市場變化的敏捷應對上。面對汽車產業的深刻變革,一汽-大眾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營銷模式,提升用戶體驗;加快電動化布局,推出多款新能源車型;創新服務模式,構建覆蓋車輛全生命周期的服務生態。這些舉措使一汽-大眾在保持傳統優勢的同時,不斷積累面向未來的新優勢。
整體來說,捷達品牌借勢一汽-大眾的體系力,在獨立后短短幾年內迅速贏得市場認可,再次證明了體系競爭力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