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10月的最后一天,理想回應了MEGA行駛中突然起火。雖然“截至目前,尚未形成最終的技術結論。”但能夠坦承寫出“由于該批次冷卻液防腐性能不足,特定條件下會導致冷卻回路中動力電池和前電機控制器的冷卻鋁板腐蝕滲漏,導致車輛出現故障燈點亮、動力受限及無法上電的情形,極端情況下會造成動力電池熱失控,存在安全隱患。”已經是殊為不易了。

最關鍵的是,它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主動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召回編號S2025M0174V。
之所以要強調召回編號,是因為現在的用戶已經“很聰明”了,之前召回部分SU7標準版電動車,兩組召回編號分別是S2025M0149I和S2025M0150I。當時就有人科普,汽車召回編號最后一位字母代表不同含義。
V是主動召回:企業基于產品缺陷或安全隱患主動發起召回,體現企業主動承擔責任的態度;I是受調查影響召回,因監管部門調查啟動的召回。O是責令召回,因監管部門責令啟動的召回。
一臺電動汽車起火的原因有多少?在公眾的樸素認知里,有的是電芯問題。但是電池大廠有話說,“我的電芯賣給了那么多車企,怎么就你家起火了?”因為電芯外面還有電池包,電池包也有熱失控的時候。其他的原因,像事故碰撞、托底,暴曬、快充不當等,也總能看到符合大眾認知的原因。甚至業內傳說,某車企裝配時把螺絲打進了電解液里,也是那批車起火的原因,這可以歸納為“裝配失誤”。
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可能在不確定的時間、不確定的場景,甚至還是新車的時候,就可能無緣無故,無任何征兆突然就著了。不管怎么樣,理想給出了一種可能存在的新解釋。
顯然,理想的這次召回舉措是官方意義上、符合規則的“主動召回”。雖然也有人說,為什么是在事故發生后,當沸反盈天的輿情質疑理想的安全品質,甚至質疑電動車的安全的時候才主動召回,而不是提前發現問題召回呢?
這必須說句公道話,事后諸葛亮很容易,但誰也不能未卜先知,不要那么多陰謀論。畢竟人家主導袒露的問題,主動召回了。這至少在態度上是端正的,是嚴肅的,是認真。
當然,最終事故的真相究竟是不是這個原因,就像理想官方說的,還沒有定論。負責任的形象已經在主動召回的擔當中開始挽回了。畢竟它也是實打實地解決了這個隱患。
要知道,召回是汽車行業的常見現象,傳統車企的召回是非常正常的解決方案,幾乎沒有人對傳統車企正常的主動召回質疑。當然,極特殊的、被動的,甚至算作丑聞的不算。但新勢力汽車品牌不是這樣,作為顛覆者而來,最是愛惜產品羽毛,再加上“軟件定義汽車”的概念下,OTA解決問題和召回解決有時傻傻分不清楚。
再換個角度看,從國家信息中心正高級經濟師徐長明分享的數據看,現在電車滲透率51.3%,并不完全是真實競爭力的體現。現在電車在購買、擁有、使用、置換、報廢各個環節都有不同程度的優惠,最大的優惠包括三個:車購稅、消費稅、養路費。
“2.0-2.5升的油車,消費稅是9%,30萬元就意味著大概2.7萬元的消費稅,車購稅大概是2.7萬,相加就是5.4萬左右,要是純電的30萬左右的車,加上5萬多元后,競爭力就不一樣了。現在單車利潤1萬就算是比較好的了,如果車價下降5.4萬元,沒有哪個企業能夠承受。”
在筆者看來,真到了這個時候,愛惜產品羽毛就是真金白銀的利潤時,今天理想所做的突破,才是對造車新勢力真正的考驗。反正樣已經打好了,就看是不是有人愿意抄作業了。